■本報記者 施晨露 李君娜
  龔和德:獲獎者來路寬,體現了海納百川
  “我很震動。”83歲的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龔和德清楚記得11月26日為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初評來到上海時的情景。上世紀50年代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今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此後一直對上海戲劇十分關註的龔和德說,“我對上海文藝的情況是比較瞭解的,但看到整整16版參評人的介紹,還是被震動了。上海真是一塊文藝的高地、寶地,人才濟濟、星光燦爛!”
  龔和德是初評階段戲劇組評委,“討論會開了整整一上午近3個小時,大家充分交流了意見。我捏著參評人的介紹反覆看,其中不少候選人是我的校友,他們為上海文藝、為中國文藝作出了這樣高的貢獻,我真為他們高興。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只要溶進上海的文化環境里,是金子就會發光,就能發出更耀眼的光。”戲劇領域中,獲得“終身成就獎”的尚長榮來自陝西,“傑出貢獻獎”獲得者陳少雲來自湖南,對此,龔和德贊賞:“獲獎者來路寬,體現了上海海納百川的文化環境。中斷了12年重新評選,面要更寬一些,人選更多一些,最終的評選結果合乎上海的實際,上海的確是一塊人才高地。”
  12月4日,龔和德再次來到上海,30人組成的終審評委會對5個組別推選出的30位候選人進行最後一輪評審。龔和德印象很深,與初評不同,組委會沒有再對候選人做任何介紹,評委會也不再進行討論。“我覺得程序設計得有道理、很公正。”終評會現場,每位評委都十分認真。83歲的龔和德,84歲的空政文工團一級編劇、著名詞作家閻肅,與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駐會副主席徐沛東,三人常常臨時開起了“智囊小會”,投出每一票都慎之又慎。
  閻肅:一個龐大厚實的人才作品基礎
  “我對上海文藝界比較熟悉,非常尊重上海的文藝成就。上海各個行當、各個方面,人才多、大家多。上海文學藝術獎的評選中斷了12年,回顧起來,更是一個龐大、厚實的人才和作品基礎。不管是評獎工作的組織者還是每一個參與的評委,都本著對世界、對歷史、對同行、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認真投入評選工作。 下轉◆2版
  仲呈祥:彰顯了中國特色的文藝道路
  “上海推出這樣一批服務於、奉獻於人民,創作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人民,以人民為導向的優秀藝術家,正是彰顯了一條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走中國特色的文藝道路。”
  許江:強烈感受到上海文化底蘊實力
  “上海的城市文脈中還具有自我塑造、向上流動的文化特質。在上海的每一代藝術家身上也帶有上海鮮明的城市文化特質。這也是這個獎項恢復和評選的重要意義。” 詳細報道刊2版◆(上接第1版)藝術家的作品和人品是衡量的標準,評選工作公開、公正、公平,即便是最終與獎項擦肩而過的藝術家也可以為自己感到驕傲,而獲獎的藝術家更加被註入動力,站到了必須奉獻、必須前進的新起點。”閻肅說。
  “人才太多、名額有限,評獎難免留下遺憾”,龔和德同意閻肅的觀點,“就拿戲劇來說,上海京昆滬越淮各劇種門類全,加上曲藝、雜技,都有非常傑出的代表性人物,組委會將所有參評人的簡歷通過報刊向全社會公開介紹,讓老百姓知道,本身就是一種褒揚和肯定、激勵,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這次上海文學藝術獎還設立了‘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對富有潛力的青年文藝家未來的學習、演出,打造劇目、業務提高提供支持和機會,設想十分周全。”
  仲呈祥:彰顯了中國特色的文藝道路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文藝界都在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值此之際,上海恢復評選上海文學藝術獎,表彰和肯定在當今取得重要成就和做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家,扶持中青年創作人才,在文藝日趨繁榮和多樣化的今天,在文藝的高原上努力鑄造和推出高峰,無疑是一項重要舉措”,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說,“藝術家是靠作品立身的,作品靠獨到思想和審美髮現鑄魂。上海推出這樣一批服務於、奉獻於人民,創作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人民,以人民為導向的優秀藝術家,正是彰顯了一條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走中國特色的文藝道路。上海的做法,是一種引領、開創和示範。全國各地都能這樣做的話,何愁文藝的百花齊放、真正的春天不到來?”
  “在評選中,所有評委都堅持一條原則,‘質量第一、不分門類’,我以為,這是主持了最大的公道。作為參與評選的評委,我對這次評獎的結果感到由衷高興和衷心擁戴。相信藝術家會滿意,人民更會滿意。”仲呈祥說。
  許江:強烈感受到上海文化底蘊實力
  上海,對中國美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許江來說並不陌生,作為本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審評委之一,這次還是帶給他不小的觸動。“這份名單讓我強烈感受到上海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實力。”許江以他最熟悉的美術領域為例,“比如進入最後終審名單的畫家中,方增先早年是從中國美院出去後再到上海發展的,他的藝術成就和上海分不開。賀友直是中國畫界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這個堪稱‘中國連環畫第一人’的經典作品《山鄉巨變》,是許多藝術愛好者的必讀作品。還有陳佩秋先生,她有著對傳統國畫深度理解的智慧,也是中國傳統精神的守望者。無論他們中的哪一個人獲獎都是實至名歸。”
  在許江看來,作為上海文學藝術最高獎項的上海文學藝術獎,不僅對於上海意義非凡,也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受到關註,這和上海的城市特質有著直接聯繫。許江直言:“上海的城市文脈中除了海納百川的多元包容度外,還具有自我塑造、向上流動的文化特質。在上海的每一代藝術家身上也帶有上海鮮明的城市文化特質。這也是這個獎項恢復和評選的重要意義。”
  (原標題:“上海的做法,是一種引領和示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18evtvp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